参加这一次诗会的士子,何止数百人之多,此时各自找了地方,或者奋笔疾书,或是咬着笔头苦思冥想,个个不遗余力,倒是有一大半儿的心思,都在那百两黄金的赏赐之上。
自然有那快枪手,不到一刻钟的时间,就拿了诗作出来,交给九位评判过目。
只是质量究竟如何,从九位评判波澜不惊的表情上,众人就可以猜出一个大概来。
“百两黄金,今年上官东主怎么舍得出这么大的彩头”
“这事儿就难说了,不过听人说,似乎上官东主的女儿年方及笄,最喜诗文,近来因为没有好的新诗面世,一直耿耿于怀,央求父亲在诗会上多多留意,这才有了重金彩头的由来。”
“原来如此,若是今夜得了一甲第一名,岂不是有机会得到上官小姐的青睐”
“谁说不是上官东主虽然是商人,可是家底颇厚,官场上人面也足,却非一般的商人可比呢。攀上这样的姻亲,那可是天大的造化。”
士子们在埋头作诗,其他的人则是吃吃喝喝,饮酒作乐,玩得非常开心。
春江阁方面不仅提供了免费的饮食,也从青鸾阁请了歌姬舞姬前来助兴,楼里面好不热闹,而在最高一层安坐的叶铭等人,则享受到了最好的招待。
陈述之是粗人,虽然略同文墨,但是对这些吟诗作赋的事情并不是很在意,只不过他在叶家的时候,就听说铭少爷在作诗方面很有一套,令人敬服,所以就说道,“少爷,如此诗文盛会,您怎么不露一手儿”
“美食当前,美酒在手,美女作伴,哪里还顾得上吟诗作赋”叶铭一边儿喝酒,一边儿不以为意地回答道。
王通化的管家也听到了,不由得撇了撇嘴,心说王大人一向对这位铭少爷非常嘉许,怎么真人当面,却是如此提不到台面上来正所谓是盛名难副,见面不如闻名了,可见这文人的名声,倒是有一大半儿都是互相吹捧出来的。
如此热闹了有差不多一个时辰的样子,评判那边儿接到的诗文已经有两百余篇了,从中挑挑拣拣的,也有二十多篇上得了台面的诗作,其中西京士子吴英的无言绝句望月颇有些味道,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认为是近年来的佳作。
还有就是来自于商州的士子冯成欢做的一首春江行也相当不错,一时之间跟吴英的诗作难以计较高下,让评判们争执个不朽,委实是定不下孰高孰低。
至于还有其他几位士子的诗作,也颇有独到之处,却不好一一表述。
“不虚此行啊,没想到今年的春江诗会,居然是十年来最有收获的一届,让老夫感到足慰平生”一个评判捻须微笑道。
“还有一个时辰的时间,却不知道能否出现更好的作品”也有评判更期待道。
“怕是很难了”另一个评判则说道,“有能力的诗作者,都是挥手而就,这种限定题目的诗作虽然也需要精雕细琢,可是依然要讲究意境当先,没有了一股气势,先天上就已经弱了三分,此时再出新作,也是久耗之作,难出惊世骇俗之语了。”
评判们所留的奖项三甲一共九名,一甲一名,二甲两名,三甲则是六名,其他的好诗作则是择优录入今夜的诗集之中,择日刊行天下。
如今吴英和冯成欢的诗作不相上下,这一甲就不好取舍了。
此时,青鸾阁的一名管事也上台来宣布道,“为助兴故,本阁的柳芊芊姑娘,特意再加彩头,赠与今夜一甲。”
“什么彩头,快说来听听”
“不会是柳姑娘要亲自侍寝吧”
旁边儿便有人说道,“柳芊芊姑娘可是色艺双绝,青鸾阁的台柱子,听她一支曲子都要百两纹银,如今要加彩头,却不知道是什么”
“绝对不会侍寝的”有人说道,“柳姑娘卖艺不卖身,况且一旦身子破了,可就再也没有这么大的吸引力了,就算是柳姑娘有意委身才子,青鸾阁也不会放任这种情况发生。”
第一卷第二十七章春江花月夜下
第二十七章春江花月夜下
青鸾阁的管事接着大声说道,“柳芊芊姑娘,为今夜一甲士子单独奉茶,并请择日赴青鸾阁一会,谈诗论曲,并为之献歌舞一曲。”
众人听了,又是一阵嘈杂声。
这个待遇就算是相当优厚了,反正人家柳姑娘又不可能侍寝,白让你喝茶,并且在青鸾阁单独相会,这对于士子而言,已经是非常难得的礼遇,尤其是献歌舞一曲,这个待遇就更为难得,要知道一般的王公贵族,也未必就能得到这个机会。
青鸾阁敞开门做生意,那是不假,可是这边儿的规矩也大,没钱的别想进来,有钱的不招人待见的,也别想进来,既有钱又招人待见的,如果柳姑娘自己不愿意,那也是见不到人家的面的。
要问为什么会这样,答案就在青鸾阁的主事人的背景上,据说青鸾阁是天后身边一位贵人的产业,别人哪敢招惹他们
如此来看,作为青鸾阁最红的柳芊芊姑娘,能够许下这样的承诺,的确是挺勾人的。
如今不仅仅是还没有写诗的士子们摩拳擦掌了,就连已经写过的士子们都起了心思,琢磨着再接再厉,续写新篇了。
叶铭此时正坐在那里看歌舞节目,似乎是没有听到青鸾阁的管事在那里宣布新的彩头,倒是王通化此时觉得有点儿坐不住了。
此时大量的诗作都问世了,尤其还涌现出几篇近年来难得一见的佳作,这让王通化感到不虚此行的同时,也为叶铭感到有些难堪。
当初他在余谦面前谈到叶铭的时候,还特意讲过林欣如出题目为难他的事情,也讲过叶铭所作的那首“天上碧桃和露种”,余谦对此感到有些赞叹,但是正经到了面对面的时候,叶铭忽然一动不动了,好像这一场春江诗会跟他毫无关系一般,这让王通化觉得很没有面子。
“玉卿,这时间都不早了,怎么还不见你动笔呢”王通化不得不动问了一句道。
旁边儿的余谦此时也关注到了此事,便笑着问道,“玉卿,王长史对你的诗文功夫可是赞叹得很,今夜一定要小试牛刀,让西京的士子们都开开眼界才好呢。”
两个人说来说去,无非都是希望看到叶铭的作品。
只不过,王通化是觉得叶铭不拿一首有分量的诗作出来,他会在余谦的面前丢面子,而余谦则是有些不大相信王通化之前所说的那些,认为以叶铭的年纪和阅历,未必就能够写出那样的诗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