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76(2 / 2)

随身种田 壮乡小仨 2317 字 2023-10-17

“少军哥,你们可以买这样一个柴油脱粒机,到时候按每亩三十块钱收费,肯定不少赚”想到报纸上描叙的那些农业机械,刘睿倒是给王少军出主意。

“一亩三十块,乡亲们能舍得吗”王少军有点疑虑,问道:“那种脱粒机能不能脱干净,别到时候没有人愿意出钱那就糟糕了。”

“这个应该没有问题,我见报纸上说省城附近的农村已经开始在使用了,优势还是很明显的。”刘睿想了想,说道:“你到时候好好去考察一下,几万块钱,要是运作得好,一季就回本了”

电动脱粒机虽说效率不错,但是也有着很多的缺点,一直都被村民们所诟病。

首先,这种脱粒机太过于依赖电力,而农村的电力供应又不稳定,经常会耽误时间。再则,脱粒机并不安全,每年几乎都会有人在脱粒的时候受伤,脱粒机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血泪史。还有采用电力脱粒,需要更多的人手,需要固定的场地,,等等等等。

听着刘睿的分析,王少军越听越是心动,都恨不能马上动身去买了。

“你小子的嘴巴是越来越能说了,要是你去做推销员,业务肯定不差”拍了拍刘睿,王少军有些惊叹。

“这些都是明摆的事实,要不是我家里事情多,我还真的去买一台回来,一年下来不少赚的”看过很多报道的刘睿确信那种柴油脱粒机是可以取代电动脱粒机的划时代产品,显得很有信心。

“来年开春的时候,咱们找时间去省城看看,再叫上吴明凯,他不是农机专家吗到时候还得让他给咱们把把关”王少军笑了笑,指了指眼前那堆稻谷说道:“不管那种脱粒机有多好,现在咱们还得辛苦一下才行”

今天是刘家收割稻谷的日子,不仅仅几个舅舅都来帮忙,王少军家里几个也来了,甚至王华国也是老将出马,变成了车夫,用手扶拖拉机把刘家的稻谷往晒谷场运。

有了这么多人的帮忙,刘睿索xg一天之内把家里六亩地都收割完毕,省得还得麻烦。

仿佛是一夜之间,梁村周边原野上的稻谷就熟了,原本还有点青sè的稻草转眼就变成了金黄sè。放眼望去,整个梁村似乎被一张巨大的金sè地毯包围住,如同是活在一个聚宝盆之中。

也不用招呼,也没有人通知,几乎是不约而同的,村民们纷纷把镰刀磨得雪亮,奔赴田野。不过,这个时候,村子里太多年轻人外出打工的弊端就显出来了,村子里都只剩下了老弱病残,干起活来可不是那么利索。

正所谓有了需求,也就有了市场。

或许是因为地势以及温度的关系,梁村这边晚稻收获的季节比江北地区要晚上一个星期左右,这样梁村的情况就给不少江北的农民创造了不少的就业机会。把家里的稻谷收割完之后,不少江北的农民跨上镰刀,成群结队地来到梁村,帮梁村的村民收稻谷。

一天三十块钱,这些前来帮忙的农民被人们亲切地称呼为苏维埃,他们的到来大大缓解了梁村劳动力不足的情况,使得秋收能够顺利进行。

苏维埃这个词来历有几个,一种是解放前那些贫苦大众参加革命之后,成立了苏维埃政权,因此就被人成为苏维埃。最近几年,一些农民开始利用农闲的时候进城务工,他们聚集在青山苏维埃政府的旧址广场前,等待雇主前来挑人。

久而久之,人们就把这些在农村务工的劳动力亲切地称呼为苏维埃,有历史的沉淀,也颇为生动形象的。

有了这批生力军的加入,梁村的秋收工作自然是进行得如火如荼,很快原野上就只剩下光秃秃的稻茬了。

和夏天抢收抢种的忙碌相比,秋收就显得悠闲了许多,没有那么多的紧张情绪。就是晒稻谷的时候,也可以很轻松,不必担心倾盆大雨随时从天而降。

稻谷脱粒干净收回家里的院坝之后,刘睿每天的工作又多了翻晒稻谷,基本上每天都在院坝上翻弄,希望它们能够尽快干燥。和夏天猛烈的太阳相比,秋天的太阳就显得温柔了许多,哪怕是晒了两三天,那些稻谷还是水分很多,达不到储存的标准。

晚稻要从十一月份一直吃到来年的七月份,在这大半年的时间里,若是稻谷翻晒得不够干燥,就很容易发霉、生虫,导致损失。

因此,在翻晒稻谷的时候,一定得勤快,把稻谷都翻得均匀一些,让每一粒稻谷都能充分地感受到阳光的温度。不过,这些活计对刘睿来说,算不上什么技术含量太高的活计。

从小生活在农村,刘睿干起农活来不说很厉害,起码也是有模有样,在加上最近一段时间他的身体素质增强很明显,体力大增,干起活来就如同是小牛犊子一样。一百多斤的一袋稻谷,刘睿扛在肩上跑得飞快,往谷仓上扔的时候就像是扔玩具一样轻松。

有时候张桂芝都还是有点担心刘睿干得太猛,受伤,劝他悠着点,不过刘睿倒也是感觉tg好,没有太在意。以前他都是站在旁边看父亲忙活,今年终于是轮到自己变成主力,内心有一种叫做骄傲的情绪在弥漫,我也成为了家里的主劳力

或许,这也是刘睿的收获季节

正文122章上梁大吉

122章上梁大吉

初升的太阳温柔而淡然,金sè阳光倾泻在bo澜不惊的小镜湖上,泛起层层bo光。几只水鸟在水面附近轻轻掠过,偶尔就会猛然一扑,从湖面叼起一只小鱼,引起阵阵涟漪。

湖边的沙地上,村民们前段时间种下的各种蔬菜已经开始生长发芽,绿sè开始点缀淡黄sè的沙地,变成村民们的希望所在。

距离岸边数百米远的高地上人声鼎沸,热闹异常,一大群人聚集在这儿,今天养猪场举行上梁仪式。张家是大族,如今张振光开办的养猪场上梁大吉,亲戚朋友们自然是要争相来帮忙、观礼。

在农村,看一家人有没有人缘,一看他办事的时候,有多少村民主动去帮忙就可见端倪了。张家的养猪场上梁,除开上梁的建筑工人之外,还来了小一百的亲朋好友,那些来凑热闹的村民和小孩不计在内。由此可见,张家在梁村的人脉并不差。

按照先前的工程进度,养猪场的主体工程早已经是修筑完成,就等着上大梁、铺设瓦片就可以竣工。只不过,张振光听从了鹿力大仙的指点,选择把上梁的日子定在了今天,工程硬是被推迟了半个月。为此,张家还特别给冯建一些费用,作为拖延时间的补偿。

对于张振光的选择,两家人基本上没有反对的意见,刘睿虽然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