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94(2 / 2)

财色 叨狼 2341 字 2023-10-26

但是如果龙泉公司真地不打算盈利,那又该怎么办龙泉公司会不以盈利为目的吗李铭九真的不敢确定。

同样的问题,范亨也问了儿子范无病,“龙泉公司不打算盈利吗除非你们不盈利,否则终究弄不跨李铭九的。可是如果不盈利,那上亿美金的投资。不就都打了水漂儿了吗这样地投资行为。似乎对于你所讲地挖空国有资产的事情,没有什么说服力吧”

范亨讲的也有道理,外资进来,不管怎么样折腾,总是要盈利的,想范无病这样不计工本地瞎搞,应该没有第二个,那么这种案例也就不具备普遍性了。不具备普遍性的案例。又如何能够说明国有资产现在所面临的危机

范无病胸有成竹地说道,“我本人肯定是要盈利的。但是龙泉公司完全可以不盈利。这也就是私人资本的可怕之处了,甚至一些大财团,也有可能采取类似地方法来实现对于国有资产地侵蚀。在同国外资本的角逐之中,唯一需要记住地,就是永远不要失去控股权,否则一切都是空谈李铭九这一次,就是失败在这一点上,另外么,就是他们对于土地资源的价值估计过低了”

实际上,范无病这么绕来绕去,主要就是冲着平原厂的万亩土地而去的,显然在合作初期谈判的时候,李铭九并没有预料到沈曼华会一下子弄进来这么多的资金,而李铭九没有争取控股权,也是存了他自己的小九九的。

如果平原厂成为控股股东,那么所要承担的责任就会相对多一些,将来需要进行利益转移的时候会更加引人注目,成为二股东是最好的选择,只是他没有料到沈曼华在获得了控股权的同时,就开始稀释自己的股份,将自己给边缘化了。

在沈曼华的大资金面前,平原厂确实没有什么可以与之抗争的实力,而唯一值钱的土地资源,却已经被大小股东们通过合同给瓜分掉了。

说到底,不是李铭九不知道平原厂的土地资源值钱,而是他对于沈曼华的资金规模没有搞清楚,自己又存了别的心思,这才是最为致命的。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一个人只要有了私欲,就很容易被别人算计到的。李铭九,显然是太热衷于名利了。如果他能够以平原厂的利益为重,也不会犯下这种无法弥补地过错。

“可是我真的不知道你那么多的资金,是要怎样才能够转移出去”范亨很是有些好奇地问道。

对于自己的儿子,范亨只能用天才二字来形容,为什么他所想到的,都是别人想不到的呢

“当然是要花掉,否则怎么能转移掉”范无病微微一笑道。

已经入境的大额投资,必然是受到严重关注的,想要投资很简单。想要撤资就很麻烦,所以入境的资金想要转移回去,最好地办法就是通过消费渠道花出去,这是最为稳妥的。

但也有一个问题,投入的一亿美金,就算是花到了自己的企业中,也要面临着税收的问题,最后能够回笼的资金肯定就不到一亿美金了,这个问题该怎么来解决

当范亨提出了这个问题的时候,范无病就笑起来了。“这事儿您就不用操心了,我早就想到了合适的途径了。”

果然,在龙泉公司的再次投资计划公布之后,又在全国的媒体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大家都在猜测这家公司地投资人究竟是不是脑袋被驴给踢了,一个矿泉水源,值得投资这么多钱收不回来投资该怎么办

后来大家算是搞清楚了,原来人家是要在磐石这里扎根了,正准备对那上万亩土地进行开发,这样想的话。上亿美金的投入,倒也差不多可以理解了,毕竟搞基建是比较费钱的,更不用说开发的面积如此之大。

所以,龙泉公司在水泥和钢筋的消耗上,就非常大。还有一些基础建设材料也都是急需采购的。但是现在国内已经掀起了一波建设浪潮,各地的建材都紧张,一时之间到哪里去找这么多的材料来

可是龙泉公司的大股东们此时地建设热情是非常高涨的,在他们的一致要求下,龙泉公司的人开始在全国各地寻找可以合作的大规模建材提供商,最后,终于找到了两家可以转让的公司,这两家公司不是别地。正是范无病在柳市和横店布下地两招儿闲棋。当初他让柳市和横店的公司不计成本地囤积原材料,今日算是派上用场了。

龙泉公司充分体现了自己的财大气粗。一口气定购了两亿美金的各类建材,并且约定了现货交易,钱货两讫,但是当各种建材运到之后,应该打款的时候,就出了问题了。

龙泉公司的账面上只有一亿多美金,无法承担所以的建材开支,大概还有四五千万美金的缺口补不上,可是东西都已经拉回来了,自然是不可能退回去地,而且还有合同在那里放着,赖也赖不掉地。

更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柳市和横店地两家公司可都是范无病通过自己在国外的公司兼并后成立的,既有外资概念,又是私企,这样的话,就不怕龙泉公司这边儿赖账了。

而且最为要命的一点,就是沈曼华等龙泉公司的重要股东们此时都以采购设备为名去了国外,原本大家就对他们的底细很不清楚,这下子干脆连人影都见不到了。

应该说,柳市和横店的两家公司卖给龙泉公司的建材,价格上并不算很贵,仅仅是随行就市而已,但是比起涨价之前,这些建材的价格已经涨了三倍多,柳市和横店的两家公司算是大赚了一笔。

可是赚钱归赚钱,外面的欠账也是应该尽量收回来的,不能因为对方没钱了,就可以说合同是一张废纸啊于是两家公司一起将龙泉公司告上了法庭,要求龙泉公司偿还债务

受理法院也感到非常头痛,这种事情,牵涉资金之大,已经够得上国际级了,本来是应该拖一拖看看情况的,可是媒体这方面已经炒得沸沸扬扬了,大家都翘首以待看结果呢,你法院方面总不能不作为吧

最后判决下来,结果倒是很公正,龙泉公司依法向两家公司进行赔偿,资金不足的部分,使用公司的固定资产来抵债,可是龙泉公司的壳子才弄起来,正式的办公楼都没有建起来。所以大家地目光就盯上了那一万亩土地了。

唯一在国内的龙泉公司的股东代表李铭九对此表示了强烈反对,可是在法律面前,这种反对的力度实在太微弱了,正在加快改革力度的国内,不可能因为一万亩土地的使用权就出尔反尔地毁掉自己的形象。

这笔损失,顶多能算得上是改革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学费,但是对李铭九而言,就不是那么简单了。在某些小报爆出了平原厂跟龙泉公司当初的合作协议之后,李铭九地政治生命就算是终结了。等待他的是内部审查,之后可能会选择是否移交司法部门办理。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