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对于这些人的安置问题,朱老板也显得有些担忧。
“这个您放心好了,我在上海的总部大楼还有一些酒店可以立刻腾空,接待这些人,我在江南省和磐石的几个重点分部,也可以接待一部分人,总不会让他们没有地方待就是了。”范无病一口就把这个事情给大包大揽下来。
朱老板听了之后非常高兴,连连说道,“这样就最好了,南洋的华人华们,当初对国内的帮助时很大的,辛亥革命的时候,还有抗战的时候,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此时有难,我们怎么能弃之不顾你能这么安排,我很欣慰,你放心,政府方面会对你进行补贴的。”
第四百九十八章内中情由人不知
中国在对待海外华人的态度上,是有点儿尴尬的,这个是有历史原因的。
华人在海外最大、经济上最成功的一个群体,就是东南亚华人。
印尼两亿人口,约一千万华人,马来西亚两千五百万人,约六百万华人,泰国六千五百万人,约九百万华人,新加坡三百万多人,华人占百分之九十,菲律宾九千万人,华人大约一百万,但有华人血统的要占大约百分之二十。
东南亚华人,给全世界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他们的经济实力,比如,在马来西亚七成的的中小企业被华人拥有,其中包括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
自从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取消了中国的双重国籍政策,泰国,印尼,菲律宾等地的华人开始积极融入本国社会,特别是泰国和菲律宾,传统意义上的华人已经很少,从姓名和语言上,中国人已经分辨不出谁是华人,不过,本地人对那个家族有华人血统,都一清二楚。
人们都知道菲宾阿罗约的丈夫是华裔,泰国的他信是华人,可能很少有人知道,泰国议会,三分之二的议员也是华裔。但这些华人,已经和中国的一些少数民族一样,仅仅只是血统上是华人而已了。
在东南亚,真正能以一个族群的规模保持华人传统的,只有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尼。有人曾把这三地的华人分为两种,传统华人和海峡华人,前者一般说中文,谈到中国很亲切至自称中国人,以爱国华陈嘉庚为代表。后者一般说英文,看英文的海峡时报西方,甚至以自己的华人面孔为耻,以新加坡的李光耀为代表。南洋华人这半个世纪以来的心理变迁种程度上,就是这两种华人的变迁史。
从某种意义讲,海外华人的成就远超出香港以李嘉诚为首的所有香港精英。香港这半个世纪以来的富裕,大半是靠当中国的对外窗口挣的代理费和贸易费,而香港的大半富豪,都是靠香港的房地产发财结果除了造就几个富豪之外,绝大多数香港人并没有什么好处,反而生活变得压力重重,只能蜗居在鸽笼大的房子里当房奴。
很讽刺的是,现在香港人的就业,近一半是靠大陆来的中资公司提供。
客观的说香港已经有什么竞争力了,只不过大多数香港人还看不到这一点在很无知的为很虚无缥缈的所谓投票权愤愤不平。李嘉诚应该可以算传统华人,但从小在美国读书的李泽楷经算是海峡华人了。
新中国建国年以前。海峡华在东南亚地华人中基本没什么影响绝大多数华人都追随陈嘉庚。一九三八年成立地南总会。会址设在新加坡。选陈嘉庚为主席。大会历数近代以来日寇侵华种种罪行。揭露日寇不仅企图吞并中国。还妄想征服世界。现在中华民族已到了生死存亡地危急关头。号召南洋八百万华侨精诚团结。誓为祖国政府后盾。出钱出力。多寄汇款支援抗战。则抗战必胜。建国必成。
据南京政府财政部统计。华八年抗中捐款共达十三亿多元。平均每年一亿六千多万元。其中南洋华捐献比重最大。以财力支援抗战地另一项是侨汇。就是华侨寄回祖国赡养亲属地汇款。数额比捐款更大。
仅从一九三七年到一九四三年通过银行途径地侨汇。据统计共达五十五亿元之多。平均每年约八亿元。一九四二年后。南洋各地相继沦陷。汇和捐款才中断。
海外华侨在物力方面对祖国抗战贡献也甚为可观。截至一九四零年地不完全统计。共捐献飞机二百一十七架。坦克二十七辆。救护车一千辆。以及大量药品、雨衣、胶鞋等用品。抗战后期。海路被封锁。支持祖国抗战地大批海外战略物资只能靠缅公路运输。当时。国内机工及汽车奇缺。运输十分困难。陈嘉庚受国内西南运输公司委托。通过南侨总会从新马等地招募经验丰富、技术精良、胆量亦大地机工三千两百余人。并捐赠汽车三百多辆。
这些华侨机工。满怀爱国热情。离别南洋亲友。回到祖国大西南。在异常崎岖艰险地千里运输线上。克服种种难以想象地困难。运送各种国内急需地战略物资。平均每天三百吨以上。日积月累运量可观。
而很多南洋华人也回国参加了抗日战争。他们中最有名地。是共和国上将叶飞。他原是菲律宾华侨。
抗日战争后到一九四九年,南洋的传统华人们经历了个很痛苦的时期,因为他们大多数不了解国共斗争的原因,对他们来说,只要认中国就行了,党派之争对他们来说是很陌生的事情,因为他们懂得最多的,除了中华民族大义,就是经商,他们普遍对政治一窍不通。
新中国成立之初,南洋的传统华人们还很惶惑,但随之而来的朝鲜战争让他们非常振奋。短短的五年,中国就从一个被小日本随便欺负的弱国,变成了能打败头号强国美国的东方大国,新中国的号召力在东南亚华人中也越来越大。
一九六五年八月,新加坡建国。当时讨论国旗方案,有人提出国旗上一定要和中国一样,要有五颗星和红色,这个提案得到了传统华人的一致同意,于是就有了现在看到的新加坡国旗。
而在历史上的九八年印尼排华事件之后,很多华人将资本外移,仅后半年移出的资金就有约八百亿美元。资金虽然移走,但是很多人的事业还在印尼,于是很多人选择安家在新加坡,个人还是每周飞回印尼打点生意。
不过,李光耀虽然在很大度的宣称希望新加坡成为印尼华人的避风港。但对于来新安家的印尼华人,他的开价是现金一百万新元,约七十万美元一张绿卡,年龄不论。值得注意的是,这笔钱不是投资,而是门票。
其实,印尼华人正面临的问题,是他们的国籍问题。就比如印尼羽毛球皇后王莲香在一九九二年夺取奥运会女子单打金牌,但当时的颁奖是有问题的,因为那时她根本没有印尼国籍。按照一九五四年周恩来取消的双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