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903();运10飞机首次试飞成功后,由于经费原因,研制工作难以继续进行。研制成功之后,上飞厂写信给中央领导反映运10飞机的研制情况。
国务院曾就此问题要求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并提出应走完研制全过程的建议。会后,三机部和上海市府提出继续研制的四个方案,但未获批复,从次年起,运10飞机的研制基本上就陷入了停顿状态。
范无病对于国内的大飞机生产一直是耿耿于怀的,假如国内可以生产出大飞机的话,那么自己的航空公司就可以节省下来很多的资金,现在向空客公司或者波音公司购买的数十上百架飞机,价值确实不菲,说实话,他自己也觉得有点儿心疼,与其拿出这么多钱让外国人赚去,还不如向国内投资几百个亿,造出自己的大飞机来,既满足了使用,又锻炼了设计和制造队伍,解决了大量的工作就业机会,又可以让中国人扬眉吐气,可谓是一举多得。
其实大飞机项目很能够锻炼工作队伍,不论是从设计上还试制造上,需要解决的难题都是很多的,更多地是讲究一个合作机制。往往是需要多家企业协同完成的,但是在现在的大环境中,想要达成这种效果确实非常不容易。
范无病的初步想法,就是将国内的数十家研究机构和十几家飞机制造厂联合起来,打造一个大飞机项目开发组,一边儿通过替空客公司或者波音公司加工零部件,一边儿开始重新打造国内的大飞机项目,争取在十年之内就拿出可以同空客a380之类的飞机产品相提并论的大飞机产品来。
其实按照现在的技术实力和生产能力来看,这个目标订的不算是很高,最为关键的一步,还是要使资金到位,同时就是在飞机订单上向国内的飞机制造厂做出倾斜性政策,重点进行扶持。
在考察岭西省飞机制造厂的时候,范无病就顺口提出了运10飞机的事情,表示对于当年停止这个项目有些疑惑。
岭西省飞机制造厂的总工程师,当年在上海飞机制造厂参加过对于运10飞机的研制,对于运10飞机的经历是比较熟悉的,闻言就对范无病说道,“运十首次试飞之前,某人曾提出倾向于停止研制的意见。运十首飞成功后,全国人民欢欣鼓舞、扬眉吐气。但有人却把运10作为拔苗助长的反面经验看待,说研制运10是一个决策上的错误、闭关自守的产物,结果是想一步登天。欲速则不达,这种态度和当年对造船工业持消极态度的造船不如买船如出一辙。就国外而言,美国的麦道飞机公司也下决心要打倒运十,否则他们就无法进入并占领中国航空市场。”
当年美国麦道公司做成了dc9超80在上海组装的生意,尔后就在财富杂志上吹嘘自己是怎么做成十亿美元的生意的,说因为上海搞过运10,他们才与上海合作,如果不扳倒运10项目,美国飞机就不好打进中国市场。
运10被拉下下马后,一九八六年十二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重新研制国内干线大型飞机,于是乎开始了飞机选型、总设计单位定点、选择国外合作对象、编制可行性报告。这个可行性报告一直搞了六年,直到一九九二年初才上报,研制项目也演变成了中美合作生产d90。
一九九二年十一月,国务院下发文件,下决心研制150座以上的干线飞机,最后落实的还是与国外合作研制100座的大支线飞机ae100。在此背景下,主管部门又提出了三步走计划,第一步,中美合作制造装配d8090,第二步,中外合作研制ae100,约在2005年服役,第三步,自行设计制造180座飞机,在2010年实现。
三步走计划的第一步,麦道被波音兼并,在上海的麦道装配线也就走上了绝路。其结果是,原准备做第三架运10的价值数千万元的材料,在为上海飞机制造厂和麦道合作作准备时,练铆钉枪用了可以想象,当年曾经自豪地制造出自己的大型喷气式客机的工人们,这时是什么样的心情。
三步走计划的第二步,欧洲空中客车单方面毁约,被人耍了一个大头。
到了去年,这一个三步走计划完全落空,美好的梦想落得两记重拳,而中国航空工业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成果仍然是二十年前研制成功的、几乎被人完全遗忘了的、孤零零地停放在厂房里的运10样机。
运10下马直接的损失是明摆着的,航空工业在大型喷气式客机研究中迎头赶上的十五年时间又退了回去,更令人痛心的是沉重打击了自己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士气和志气,搞散了队伍。
当年通过研制运10飞机,已经积聚起了一支科研技术力量,并且积累了不少宝贵的实践经验,他们本来可以以此为基础大显身手,成为研制民航大飞机的基本技术队伍,就像航天部门今天的情况一样,可惜运10下马和国家在大型飞机决策上的问题。使这支航空科技队伍至今还没有得到施展才智抱负的舞台,积累了丰富的系统实践经验的研制队伍在消磨了十五年后,今天正面临着最后的散失。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的拥有几十万职工、两百多家企业、二十多家飞机和航空发动机制造企业、三十多家研究院所的航空工业却面临着转产民品、自身难保、没有出路、下岗分流、发不出工资的空前严峻的困难局面。
“如今的空中客车已经成为挑战美国波音垄断地位的巨人,我们的运10却半途而废。而另一方面,我们自己研制的运载火箭,今天却在运送美国的卫星上天,在为国家赚取外汇,成为国威军威的象征。”岭西省飞机制造厂的总工程师有些痛心地对范无病说道,“在运10夭折十五年后的现在,中国的天空上,干线飞机已是清一色的舶来品,而支线飞机还文革中研制的运七等。在军用飞机方面,靠从破落的俄罗斯那里购买的几十架苏27支撑着空防,想从以色列买架预警机也因美国一瞪眼而罢休。在美国轰炸我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事件之后,我们突然发觉,中国在世界上的军事战略实力地位已明显弱化。在这些巨大的反差面前,反思运10的夭折,不能不产生思考,这到底是为什么谁该为运10的夭折、为我国航空工业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的重新拉大来负责任”
范无病和总工程师的一番对话,使得同样是出身于军工企业的范亨感到有些唏嘘。
因运10夭折而导致航空工业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重新拉大的现象并不是孤立的,同样的状况还出现在其他许多行业。例如,建国后的前三十来年间,我国在对许多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控制中取得了令资本主义国家望尘莫及的成就和进步,而在以后的二十来年中,其中的许多成就和进步早就无法维持,有些甚至大大倒退,并产生了一系列新的严重问题而处于束手无策的窘境。
现实中,需要说明和解释的问题实在太多。扫黄,越扫越黄;打黑,越打越黑;反腐,越反越腐;农民减负,越减越重;国有企业改革承包经营的结果是大面积亏损、三角债;扭亏增盈、解三角债的结果是大批企业破产倒闭,最后一卖了之。如此等等,都没有谁出来给个象样的说明和解释,怎么指望对运10夭折的原因和责任给个清楚的说明和解释呢
运10的夭折,就同其他领域内的一些挫折一样,使得中国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宏图大业、民族复兴的美好前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雄心壮志、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庄严承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