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他只以为他是意外得到礼部尚书的赏识,毕竟他在任知县期间可谓兢兢业业,政绩虽不突出,却也无大错,更是受当地百姓好评,然最后的真相却是,因他腰际佩带的红莲白玉之故。
朱怀古问:“听杨大人所言,这红莲白玉并非杨大人之物?”
杨员外郎点头:“是,此玉乃当年任期满后回京路上,偶然救得一对重伤年青夫妻所得!”
那对年青夫妇年岁与杨员外郎夫妇相差无几,在回乡途中却遭山匪突袭,其缘由他们并不肯吐实,杨员外郎当时想着救人也不过举手之劳,即便他们不愿说,他也不会追其底,却也作罢。
未想临分开前,年青夫妇将红莲白玉送作报救命之恩的重谢。
收下时,杨员外郎并没有想到当时的举手之劳所得的谢礼,竟成就了他想在京中任职的心愿,且是进了礼部当了员外郎,从正七品一跃成了从五品,一下子跳了两级。
朱怀古猜想:“或许红莲白玉于尚书大人而言,有不同反响的意义?”
听过杨员外郎提及十年前回京路上偶救下一对遭匪类袭击一事儿,刑颜玉当时年岁不大,却是曾听同是六部首官之一的尚书爹提起过一件事儿:
“我记得,礼部尚书大人恰好就在十年前曾出京办差后回京之际,遭过山匪袭击,当时当地官府虽是派兵及时赶到,但听家父说,官兵赶到时,礼部尚书大人早已脱离了危险,具体为何尚书大人也未言明,只道匪类内讧,有人救了他……”
他瞧向杨员外郎:“莫非当时救了尚书大人的,便是杨大人无意间救了的那对重伤的年青夫妇?”
事隔十年之久,杨员外郎其实也不是很了解当年的真相,这些年来他也对当年于席宴之上,未对礼部尚书吐实而耿耿于怀,他垂下眼:
“或许是,或许不是,我……从来没有勇气去证实什么。”
这是实话,杨奶奶知道这是一直以来存于丈夫心中,像雪团越滚越大的疙瘩的大实话,倘不是牵着闺女死因,她也不会再这个疙瘩给揭出来:
“爷……”
杨员外郎对妻子露出笑容:“没事儿,你说得对,事已至此,我还要什么脸面。”
朱怀古道:“杨大人,当年你救下那对年青夫妇,确定已经救活了么?”